能否利用低代码平台来构建ITSM,来替代已经商业化的ITSM产品呢?回答完这两个问题,我们就需要理解什么是ITSM、什么是ITIL、什么是低代码平台、什么是OA?它们与OA、低代码有什么联系与区别。

OA:即办公自动化(Office Automation,简称OA),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。
现代意义的OA系统,指的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,网络通信技术,处理单位内部的工作,实现协同审批,辅助办公管理,实现办公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规范化的软件系统。事务处理型:基础应用,包括文字处理、日程安排、行文处理、文档资料管理、电子报表、编辑排版、人事管理等。管理控制型:主要是管理系统MIS,利用各个业务提供的基础数据,提炼有用的管理信息,把握业务进程,降低经营风险,提供经营效益。辅助决策型:最上层应用,以事务处理型和管理控制型办公系统的大量数据为基础,同时又以自有的决策模型为支持,主要是决策支持系统。ITSM:(IT Service Management,IT服务管理),包含一组策略和实践,这些策略和实践可用于最终用户实施、交付和管理 IT 服务,以满足最终用户的既定需求和企业的既定目标。在此定义中,最终用户可以包含员工、客户或业务合作伙伴。IT 服务可以包含组织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任何硬件、软件或计算资源,从电脑、软件资产或Web 应用程序,再到移动应用程序,用于开发或其他服务的虚拟服务器、计算、存储、网络和基础设施等。ITIL: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(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,简称ITIL)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,现由英国商务部OGC负责管理,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(ITSM)。ITIL是实施和记录 ITSM 的最佳实践指导框架,已经得到广泛使用。从ITIL V2进入国内,到2019年发布的ITIL 4,已经兼顾到了稳态和敏态,涵盖了 34 个 ITSM实践(比ITIL V3的26个有所增加),其中通用管理实践14个,服务管理实践17个,技术管理实践3个。ITIL非常详尽,但组织的 ITSM 项目不需要实施其涵盖的所有内容,组织只需挑选自身需要的 ITIL 流程和实践。ITSM软件:ITSM软件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规划、研发、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产品,是将ITSM的先进理念进行固化和落地实施的工具。在IT运维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提供一套良好的流程机制,能够将运维部门中的人与人、人与工具很好的协同起来,以控制变更风险、快速响应事件、排除系统隐患、持续优化改进,从而支撑业务连续性的目标。
目前,市场上至少上百种ITSM 软件工具,国际上知名的ITSM代表有ServiceNow、BMC Remedy等,国内则是以紫羚云ITSM为代表。总结一下《数字化时代,如何认识和对齐ITSM价值》这篇文章里讲到的实施ITSM的价值有:>为CIO服务,让CIO的管理决策有依据,让科技运营更有序,让生产更安全;>IT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产品的运维,来保障高可用及业务连续性;

| | | |
| | | |
| | 有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ITIL作为支撑,ITSM将IT服务管理的理念进行固化,是专为IT的运营和管理而定制的,其应用效果及对IT部门的帮助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 | 以人为中心,以协同运营平台为载体,实现协同,部分OA产品实现了1248理念、五力模型、协同矩阵模型、齿轮联动模型等,但这些理念普及还不够 |
| | 基于ITIL的ITSM为提高运维服务质量,降低服务成本,提升IT服务的效率及改善IT部门内部的以及IT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 | |
| | 各个流程是基于流程生命周期的构建和设计,这些流程整合在一起构成对整个运维服务的支持,同时还定义相应的岗位职能,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| 不可能达到构建一个整体运维管理体系的效果,只是一组组孤立的流程 |
| | 以流程为中心,ITIL理论中各个流程是非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不同的流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,例如事件与问题、问题与变更流程、变更与配置管理、事件及问题与知识库等等 | 可以实现以流程或以职能进行公文流转,OA的各个业务之间的相对独立决定了它在流程之间也比较独立,或只有简单的接口 |
| | 管理的对象重点是面向人、事、物的管理,这里的物就是IT资产和配置进行管理,具有很多和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的特点和属性。其流程是针对IT服务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| 主要是对“事”的管理,特别是办公公文、流程的管理与流转 |
| | ITIL需要根据业务和运维的要求进行展现,辅助问题解决和业务影响分析。体现出来有众多的模块,例如服务台、事件管理、问题管理、变更管理、发布管理、知识库、服务请求、服务级别管理等 | 人事、预算、报销、会议、知识库、公文等协同管理,以及门户及集成平台 |
| | ITSM作为数字化的连接器,可能除了集成OA、BPM等,还会实现和自动化运维平台、DevOps、CMDB、监控系统等平台的集成 | 集成的对象除了基本的邮件、移动端等,还会集成各个业务系统的待办和已办等 |
三、最后,我们稍微总结一下,也从更深层次和维度看看ITSM和OA的不同:
ITSM和OA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东西,尽管都有流程,但是ITSM不仅仅只有流程,尽管流程的表单定义和流程定义能力在多数的OA都有能力实现,但是应用理念、架构都不同。除此之外,ITSM和OA体现在流程之外功能模块层面颇为不同。以紫羚云ITSM产品为例:紫羚云的ITSM实现了服务台、事件管理、请求管理、问题管理、变更管理、发布管理、知识管理、配置管理、服务目录和排班管理、配置及资产管理等模块。这些模块大部分不能通过OA的表单和流程自定义能力来实现,比如比较常用的事件管理模块,实现了如下功能:>支持工单的多渠道发起,提供邮件、短信、移动端、PC端等9种报单方式;>工单应该记录工单的来源、用户、时间、现象、影响度、故障发生实体的配置信息等相关要素,并对部分要素自动填充例如:提交人、提交部门、提交/登记时间、优先级、中断时长、关闭人、关闭时间等;>支持管理全过程:新建、归并、分派(包括自动分派,转派,二次分派)、回退、处理、审批、会签、加签、挂起、确认、关闭(多种方式)、升级(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2种策略)、作废、强制办结;>支持多维度条件查询:类型、状态、紧急程度、发起人等不同要素;>当工单的状态发生变化时,对相关人员有相应的通知策略,并支持多种通知方式;>在工单的管理过程中,支持知识库的预检索,智能知识推送并支持处理完成的工单自动沉淀到知识库;>通过影响范围、紧急程度等元素,支持相应算法确定优先级,根据优先级制定相应策略(包含工单处理告警时长、提醒间隔时长、上报时间间隔等);>支持与问题管理流程、变更管理流程、CMDB关联,在触发其他流程时自动创建工单并填充相应信息;>这还只是事件管理,变更管理则更复杂,还有变更窗口,变更日历的概念,在实施时,也可能涉及到和CMDB的联动,则更为复杂,不是通用的低代码平台可以实现的。集成能力上,ITSM更多要集成IT管理相关的系统。>服务台需要和callcenter集成,实现来电自动弹屏和建单;>实现和IT管理相关的基础监控、业务监控等监控系统的集成,实现告警信息自动生成工单;>实现和自动化运维、DevOps、AIOps等实现集成,实现服务请求或变更的自动化执行,甚至是故障的自愈;>对于银行等金融客户,可能还需要和堡垒机的集成,实现变更管、发布管理和堡垒机的联动;这些对OA涉及的集成接口太多,而且还可能跨越办公和生产网段,对于OA系统有些不堪重负,这些对于OA产品可能缺乏标准、内置的接口,对于OA厂家来说,可能也缺乏相关案例支撑。另外,ITSM系统是IT或者说数字化部门的ERP、eHR系统,是“数字化”的数字化平台,在IT部门单独建设更可控,OA作为集团的协同门户和流程协同平台,不要搅和在一起为好!笔者经历的很多客户,发现一个特点就是,大部分OA的Owner是行政部门或者IT部门的流程组,他们的技能更偏向于定义流程和业务架构层面,从精力和技能上,真不一定擅长建设基于ITIL思想的ITSM系统这样的复杂的事情。在下一篇《为什么说OA和低代码平台都不能代替专业ITSM(二)》,再来尝试探讨低代码平台来构建ITSM是否可行的问题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哦~